康囊寺現況

康囊寺位於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的偏遠地區,稱為「康囊牧區」,平均海拔4200米,是一個自然災害頻仍的貧苦牧區。

康囊寺,亦稱喀耐寺,藏語稱嘎登丹培楞,意思爲具喜興佛洲,位於青海省玉樹州結古鎮向北70公里處的稱多縣珍秦鄉康囊灘西南角的直青溝口,北靠陳林裁嘉山(爲寺院神山).寺院所在稱多縣氣候寒冷,日夜溫差大 ,冬季溫度達零下27至30攝氏度 夜間尤其寒冷。

寺院始建於西元120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最初爲苯教務長傳承。 西元1779年第六班禪大師巴德依西仁波切應清朝乾隆皇帝禦請前往北京傳法,上師經過青海湖時由鬧布才人(當時的百戶)邀請到康囊寺,爲廣大僧侶和當地信徒祈願,正式將寺院的傳承明確爲格魯派.並賜予康囊寺一尊金剛座釋迦摩尼佛像,現供於寺院大殿內。西元1870年,第十世康囊仁波切將寺院遷至現址(當時有700多名僧人)。1981年6月6日經國家批准開放。

現今, 寺院共有僧侶400多名,其中80%爲貧困家庭出生 。由當地信教徒8000余人和其他玉樹地區的信教徒,本寺在十二世康囊仁波切的主持下和寺院堪布、大格西和僧侶們的共同努力下,寺院多次進行一系列的維修、修建工作,並開設了五部論著研修班和藏、漢、英課程,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僧侶們的佛法修煉和自身文化素質,逐步發展成爲現玉樹地區顯密雙修的重點藏傳佛教大寺院及藏區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平臺和中心。

幾年來 ,本寺爲進一步解決寺院僧侶供養負擔和當地信教群衆負擔 ,積極開創了以寺養寺的路子,採取貸款、借款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在玉樹繁華地段購買土地,建造出租房屋、開設賓館、招待所等,從而增加寺院的收入,使寺院有了基本的經濟收入,減輕了負擔,並用部分收入在寺院開設了小型醫務室,解決本寺僧侶和廣大信教徒看病問題(僧侶和貧困家庭信教徒用藥屬寺院佈施)。

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裏氏7.1級的強烈地震,其影響波及我寺。使我寺的大經堂、千佛殿、寺院醫務室及僧侶宿舍嚴重受損,僧侶宿舍80%倒塌。現已無法使用,需要進行重建。所有僧侶只能搭建帳篷過度,且日常生活及其不便。我寺所搶救出來的文物、佛像全部存放在帳篷中。同時我寺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新接收地震中喪失親人、父母的孤寡和前來本寺投靠的新增僧侶30余人。而作爲我寺的主要收入來源的出租房屋、賓館、招待所等均遭嚴重損毀,使本寺失去固定的經濟收入和全寺僧侶的生活來源。無力償還貸款本息、無法籌集到資金。現本寺急需進行大經堂、千佛殿、寺院醫務室的重建,早日恢復僧衆日常佛事活動和正常的生活。

康囊牧區冬長夏短,夏季氣候不俗,但冬季平均只得零下10至30度,常有雪災,凍死大量牛羊,嚴重影響居民生計。當地居民主要飲用河水,但雨季時由於雨水把各處的穢物帶入河道,令河水混濁,不能飲用,喝了也會生病;冬天則河水結冰,難以飲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供電,不僅不便居民生活,更令康囊寺的僧人難以修學佛法。因此,康囊雍智寧波車一直希望改善當地的水電設施。

康囊寺現有100多名小喇嘛,但沒有正規教室和宿舍,學僧被迫露天學習,夏天日曬雨淋,冬天冰天雪地,令他們常被感冒和皮膚病困擾,嚴重阻礙學習進度。至於年長的300多名學僧,同樣沒有地方深造佛學,只得大夥兒擠進大師的狹小房間聽法,而大師的房間空間有限,門窗不大,空氣不流通,增加了患傳染病的危險。所以寧波車希望分別為年幼及年長的僧人建立學校、宿舍和佛學院,並聘請老師任教。

康囊牧區遠離鄉縣,交通不便,以往民眾患病都要長途跋涉前往市區看病,每每因此延誤病情甚至中途不治,更曾多次發生孕婦路上母子雙亡或只餘一人倖存的個案。有的居民因沒錢支付路費和醫藥費而放棄治療,自生自滅;有錢去到市區的,卻又因不識字而被騙買假藥或過期藥品。有見及此,寧波車乃於卡納牧區設立了一座藏、中、西醫合一的免費醫院,醫院雖已開始運作,但醫療設備及藥物尚未齊全,支付醫院建設尾數及醫生工資也成問題,迫切需要各方善長仁翁伸出援手。

另一方面,鑒於當地有數十名孤寡老人無人照顧,寧波車很想為他們設立一所安老院,解決其食宿問題。

雖然康囊牧區的民眾生活艱苦,但對佛法仍然十分虔誠。他們要求寧波車修復康囊寺在文革中被毀的25米高彌勒佛像,此像是全西藏第二大的彌勒佛像,目前只欠表面貼金尚未完成。此外,寧波車也計劃修復康囊寺中殘破的經堂、辯經院等,並增建供奉藏傳佛教四派祖師的佛殿。

凡此種種經費龐大的項目,涵蓋世間及出世間善業,既能解決眾生現世的苦難,亦能培育僧材,弘揚佛法,長遠地利益有情,所以施主必定可獲得不可思議的大福報。敬請各位大德賢達,發菩提心,隨緣樂助。

西元1870年康囊寺遷址至現址,至今有137年的歷史,在100多年前康囊勇智活佛做方丈時康囊寺已是一個正規的大寺廟,當時康囊寺共有500多個出家人,僧侶們修行密法也修行顯宗,1958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直至1981年國家同意寺廟開放,康囊寺才進行系列的修建及調整,又逐漸發展成現代化的顯密雙修的大寺院。